前几日,关于“董宇辉访谈李娟”的新闻和视频,叒上了热搜榜单,并且引发了大家的争议。
董宇辉上热搜,时至今日已然不能算是新鲜事了,前有带货人民文学,4个小时内卖出了8.26万套,成交金额接近两千万;后有和俞敏洪来回拉扯,最后分道扬镳。
但以上这些新闻,只能说是争议性新闻,只有这次涉及到李娟的访谈,董宇辉背上了诸多负面的评论。
从短视频和部分热搜来看,批评的声音包括并不局限于“尬聊”“虚伪的称赞”“为什么对方一直说结束却一直不结束”“折磨李娟”等等。
而藏在这些批评后面的,是许多应该由董宇辉们或者直播大咖们深思的东西。
虽然起了一个相对炸裂的标题,但还是得说句公道话。
假如我们把接近两个小时的视频完整看完,哪怕相对完整地看完,其实就会发现,网上许多所谓“李娟和董宇辉在一起没有笑脸,和之前俞敏洪访谈的时候就笑”这种说法完全是哗众取宠的。
相关热搜
哪怕到了董宇辉最为人诟病的收尾阶段,都可以找到多处李娟笑得很大声的片段,许多臆测在真实的视频面前,实际上压根站不住脚。
当然,看完视频的人终究是少数,或者说是“沉默的大多数”,网上对董宇辉的声讨直到本文截稿之时,依然此起彼伏。
不久之后,董宇辉的“丈母娘”们也纷纷下场,只不过开口还不如不开口,言论更是极其炸裂。
诸如“李人品不行”和“不是宇辉,我们都不知道李娟是谁”,确实也看傻了一票人。
只能说事已至此,已经变成了罗生门,无良自媒体和无敌“丈母娘”到底谁对谁错已然不再重要。
无形之中,李娟和董宇辉在直播中达成的共识倒在此刻显得极为智慧,因为就像他们说的“网络争论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两个小时的视频看下来,观众能有一个很好的感受,至少“尬聊”两个字,董老师还是当之无愧的。
两个人的讲话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同频,甚至不是在用同一种语言交流。
很多时候当董宇辉兴致勃勃说了一堆,或者按李娟所谓“一坨”赞美的时候,李娟明显会有一个停顿,表现出一副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感觉。
微博讨论词云
而当李娟刚刚有点渐入佳境的时候,得到的总是董宇辉看似官方的赞美,然后双方在两种状态下来回循环,构成了一小时五十四分钟直播的绝大多数内容。
虽然董宇辉拼命标榜自己和李娟算是老熟人了,他们俩的认识周期长达一年,事实情况可能也确实如此。
但两个人的表现,还是像五分熟的牛排碰到了六分熟的牛排——他们不熟。
历史告诉我们,凡事得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董宇辉这次被黑,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今年或者更早开始,董宇辉的风评,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至少已经和最初的人设相比大相径庭。
先是“东方小孙曾个人赠予董宇辉1500万”、“曝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税前总收益6亿”“关注后再取关罗永浩”等相关话题在全网刷屏。
随后又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紫江特聘教授许纪霖的犀利评论,称董宇辉的金句和小作文已经成了套路。“一旦成为陈词滥调以后就失去了魅力。”
再加上和俞敏洪分家这事搞得沸沸扬扬,虽然很难说清谁对谁错的问题,双方也都各自给予了最低限度的体面。
但满城风雨之下,董宇辉身上的争议也和他的粉丝数量呈现出了与日俱增的趋势。
最起码,他的形象很难说是无懈可击。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我们当然还可以再深入一层。
所有的主播,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干一件事,那就是立人设,这并非是贬义词,而是赋予自己一个标签,进而去维持。
董宇辉和俞敏洪
董宇辉的矛盾在于,他立了一个文艺青年的人设,或者说知识分子的帽子戴在头上,随后成为了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并创造了巨额的收入。
但从今年开始,事情开始起变化,当董宇辉卖《人民文学》订阅都卖出天价的时候,董宇辉的卖书就成为了一种自我认知中的“特长”。
之前不是不卖书,而是大米和书卖得同样好。现在书和文化输出被董宇辉有意识地塑造为标签,因此有了“与辉同行破万卷”这样的专题。
不可否认的是,董宇辉的卖书堪称战绩凛然,即使是这次尬到扣出三室一厅的直播,短短几个小时内,这场访谈吸引了高达 43.4 万的在线观众,销售书籍 14 万零 200 单,总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 368 万元。
可是假如我们复盘一下董宇辉所有卖书的直播,不禁要问,能让董宇辉取得这种成绩的,真的是他的学识或者是文字造诣吗?假如说得再尖酸刻薄一点,许纪霖说的“陈词滥调”,就是董宇辉成功的秘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和哪个作家对话,董宇辉的定位,始终是“主持人”或者“引导者”,他需要做的是气氛的活跃和话题的承接,本质上和《鲁豫有约》或者《十三邀》性质类似。
没有人要求过鲁豫或者许知远在访谈中表现出高于学者或者文学家的造诣,董宇辉当然也不应该因为这一点被苛责。
然而无论是粉丝或者董宇辉本人,仿佛都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总希望在访谈类节目中表现出“董宇辉”的诸多人设,他既想活跃气氛,又得秀一下高中优秀作文素材级别的排比句;他既要像平时卖货那样侃侃而谈,还得当着作者本人的面搞这一套......
没有人格分裂,董老师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换个角度来看,李娟也不是董宇辉最适合合作的对象。
过去董宇辉合作的作家,说得直白一些,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快过气了老家伙,除了梁晓声靠着《人世间》热度拉满,哪怕说起余华,大家第一反应也是“潦草小狗”而非富贵或者许三观。
所以丈母娘们完全有理由说没有董宇辉,谁还记得他们。董宇辉未必真的需要迟子建和梁晓声,但后者可能真的需要董宇辉一晚上几百万的流量把自己的库存书清理翻印一番。
李娟和董宇辉
更何况,这些作家人老成精,他们看董宇辉这个“90后”,就有一种老人看孩子的感觉,上一代对下一代,总是包容的,他们的人生经验也足以让董宇辉在说一些可能不太合适的话时,不至于冷场。
但李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属于此列。
作为今年最火的作家可能没有之一,李娟是目前文坛上的“当红炸子鸡”,要是真有哪位丈母娘没听过李娟,那真是浪费了自家女婿这两年的文化输出了。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李娟没那么需要董宇辉,因为她的书已经足够火了;反倒是董宇辉这次的“新疆行”,真要是没了李娟和《我的阿勒泰》,真不知道要多么黯然失色。
从年龄上讲,四十出头的李娟,也很难做到把三十来岁的董宇辉真的当成“晚辈”来包容。
且从目前有限的李娟出席公众场合的表现来看,即使不像很多人说的“封闭性人格”,至少也是肉眼可见的“i”人,你不能指望一个“i”人,比董宇辉这样的主播更加人情世故。
而董宇辉的直播,有着他自己的节奏,这种节奏是需要嘉宾进行包容的,因为他不是许知远也不是鲁豫。
《十三邀》里,许知远可以和冯小刚一人一根烟坐着聊天,但在董宇辉的直播间里,李娟甚至连第二重要都算不上。因为董宇辉首先的出发点是镜头后面的衣食父母。又或者说,直播间里前二的位置永远是主播和他的消费者。
所以才会出现李娟已经N次表示“结束吧”,董宇辉还在那里记笔记,并且兴致勃勃地要跟观众总结、复盘今天都聊了哪些内容。
董宇辉始终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观众们想看什么,以及他也知道越到直播的末尾,多拖几分钟,可能就是几十万码洋的销量。
这件事是不是合适,取决于立场,而非事件本身。
所以在肉眼可见的未来,这种事故很可能不是孤例,因为作家这个群体的主观性是很强的,并不是每个作家都能像“50后”“60后”作家们那样,包容董宇辉的节奏。
那董宇辉该怎么办呢?
要么改变,要么突破,毕竟对他来说,新的世界才刚刚打开。
但无论怎么样,也许都好过现在这样。
近阶段,市场对宏观风险保持警惕的同时专业配资网站,供需因素对商品价格起到关键作用,短期铜等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受外部环境影响震荡。